原子力顯微鏡
- 產品品牌: 布魯克 Bruker
- 產品產地: 德國
- 應用領域: 半導體、納米材料、通訊、生物學、數據儲存、食品、化學、地質、能源、環境等,即物理、化學、材料、電子以及生命科學等各個領域
- 產品簡介: MultiMode? 測試平臺作為歷史悠久的經典機型,由于其卓越的分辨率與性能享譽至今。Multimode 8-HR 原子力顯微鏡通過高速PeakForce Tapping ?、增強的 PeakForce QNM?、全新的 FASTForce Volume和獨家布魯克探針技術,在成像速度、分辨率和納米機械性能方面有了進一步的改進,使得綜合性能顯著提升
一、亮點
MultiMode®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掃描探針顯微鏡,得到客戶的高度認可,迄今為止數以萬計的MultiMode®掃描探針顯微鏡已經在全球成功安裝使用。其世界領先的超高分辨率,完備的儀器性能,無與倫比的多功能性,以及得到充分驗證的完美表現和實驗可靠性,奠定了其在AFM領域的領導地位。Bruker作為生命科學和分析儀器領域出色的領導者,始終致力于為用戶提供最好的解決方案,總結成功的經驗,不斷創新,推出了MultiMode®系列的最新型號MultiMode8。使用Bruker最新的專利技術Peak Force Tapping掃描模式,獲得更多的樣品信息,操作更簡單,性能更優越,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。
1)簡便易行,輕松獲得專業結果
- 使用最新的自動掃描成像模式ScanAsyst?,研究人員不必再去繁瑣地調整Setpoint、反饋增益和掃描速度等參數,不論是在大氣下還是在溶液中,都可以輕松獲得高質量圖像。
- 在溶液環境下掃描更簡便易行,它無需進行尋找探針的共振頻率,ScanAsyst始終直接控制針尖樣品間的作用力,這樣可以消除Setpoint。
2)功能強大的定量成像模式
- Bruker專利的新型成像模式PeakForce? QNM?,可以對材料納米尺度的力學性質進行定量檢測,在正常的掃描速率下獲得高分辨率的材料粘附力和彈性模量圖像。與傳統的相位成像和某 些 廠 家 的 多 頻 技 術 不 同 的 是 , 使用Peakforce? QNM?模式可獲得精確、定量的實驗數據。
- PeakForce TUNA?模塊,能夠定量測量樣品的導電特性,這是傳統的導電模式所不能實現的。
- 全新推出ScanAsyst-HR, 可以在MultiMode8上實現快速掃描模式。與傳統的AFM相比,在其速度提高6倍時仍不損失圖像分辨率,獲得超高分辨的AFM圖像。最快掃描速度,可比傳統的AFM提高20倍。
3)具有最高的分辨率和測試性能
- 迄今為止,利用MultiMode系列原子力顯微鏡,已發表大量高水平論文,幫助科學家們解決了諸多重大前沿科研問題。MultiMode8采用結構緊湊的剛性設計,即使樣品的測試難度大,測試條件極為苛刻,也能實現低系統噪音,獲得超高分辨率的圖像。
- NanoScope®VI控制器提供業界最低的系統噪音和無可比擬的超高帶寬,大大提高了數據分析能力,適用于更多的研究領域。
- Bruker獨創的Peak Force Tapping® 技術,精確控制針尖與樣品的作用力,可遠低于TappingMode?所需要的力。
4)功能完備,適用于各研究領域
- 大氣或者溶液環境中,MultiMode8都能夠完成樣品檢測,以其超高分辨率和卓越完備的功能,被廣泛應用于物理、化學、材料、電子以及生命科學等各個領域。
- 在MultiMode8上可選配溫度調節和環境控制附件。加熱到250°C,冷卻至-35°C,或在水蒸氣和氧氣含量小于1ppm的手套箱中,都可以實現敏感樣品的檢測和成像。
- MultiMode8基本操作模式的基礎上選配不同功能的附件,可在高分辨成像的同時,獲得樣品的力學、電學、磁學、熱力學等各項性能指標。
5)操作高效簡便,數據精確可靠
- MultiMode系列原子力顯微鏡不斷創新,追求卓越,吸引越來越多的科研人員選擇這套系統進行研究工作,MultiMode系列產品成為世界用戶最多,最受歡迎的原子力顯微鏡。
- 除了產品本身強大的測試功能,布魯克還在全球配備應用和技術支持工程師,解決客戶實際工作中的各類問題 。
二、MultiMode 8 HR 數據庫
-nanowire-current-map-peakforce-tuna-bruker-3bf1799b215db9e46c0babc625955e6e.png)
1)聚(3-六基乙基苯) (P3HT)有機導電納米線的PF TUNA電流圖,電壓為3V。掃描范圍為3um ,電流從0到80 pA范圍內變化。
-a53263842a1f1451e9701f90d431de31.png)
2)五氧化二氨薄膜的輕敲圖像,掃描范圍為5um。薄膜用作鋰微電池中的正極,并在原始狀態(左)、第一次放電后(中間)和隨后充電后(右)進行測試。充電/放電循環不可逆地改變了薄膜結構。圖片由法國波城大學的B. leutot提供。
-98900bb5771a087c79c7d19a01378e77.png)
3)用PeakForce HR表征間同立構聚丙烯(SPP)和聚乙烯氧化物(PEO)共混物。掃描范圍3um,掃描速度5Hz。
-313946755fafdb3a8b6cf8b5a2507a7d.png)
4)PeakForce QNM圖像揭示了空氣中聚乙烯晶體的分子缺陷。從單個分子的形貌(A)以及粘附力(B)和剛度(C)圖可以看出,缺陷位點剛度顯著降低。圖像大小10nm。
-4d36d52c7f8f7c16e0da10586c6e7c39.png)
5)此模量圖揭示了ULDPE連接層與截面包裝材料的PS/LDPE密封層之間的微妙過渡。掃描范圍為3um
-001ef85f4299b860522b9541941cf521.png)
6)通過PeakForce TUNA獲得的碳納米管形貌(A)和電流(B)圖。圖像大小1 um。
-fce8345e44ea5d5a3731a2045d8fb76e.png)
7)使用峰值力輕敲得到云母表面原子級分辨率的形貌和粘附力。
-92b47e0d03debd4f687d92d9ca050133.png)
8)使用PF QNM得到的聚二基硅氧烷(PDES)模量圖。在3um的掃描范圍內,模量從1.5到15 MPa內變化。